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 中古贸盛官网 | 在线拍卖 | 拍卖平台 | 拍卖网站 | 拍卖交易
藏品分类
最新咨询
联系我们
手 机:400-155-0768
电 话:400-155-0768
邮箱:zgmspm@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德古聚珍

当前位置:首页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紫砂壶
发表时间:2025-05-22 点击量:163

顾景舟紫砂壶

一、款识:早年书斋与艺名的双重注脚

壶底的 “顾景舟” 篆书,笔意飘逸灵动,尽显古朴自然之韵。“墨缘斋” 并非普通印款,而是顾景舟年轻时就读 蜀山东坡书院 时的书斋题名,承载着他早年浸淫文墨、研习紫砂的青春记忆。此时的他师从紫砂名匠 储铭,在传统技法的熏陶中,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墨缘斋景堂制” 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识 。

更添意趣的是,壶把上部隐现 “景记” 小字款。虽字形小巧,却笔力凝练,与底款形成呼应 —— 这是顾景舟早期惯用的 “艺名 + 简记” 落款方式,既符合文人制壶的雅趣,也暗藏其对作品的珍视,仿佛在低调诉说:“此壶出自我手,值得留存。”


二、造型:传统器型中的精工雕琢

观其器型,处处彰显顾景舟早年对 “形神兼备” 的追求:
壶盖与钮:圆盖微弧,上置 宝珠形壶钮,线条圆润流畅,恰似夜空中温润的星辰;盖顶预留穿绳孔,细绳系缚,既添古朴意趣,又实用防脱。壶身轮廓:壶肩呈优雅溜势,自然过渡至 鼓腹,腹身饱满却不显臃肿,暗含 “藏气纳福” 的传统审美;底部收为 小平底,稳重大方,与整体造型形成 “上敛下敦” 的平衡感。流与把:壶流微曲,出水处线条利落,暗含顾景舟对 “注水流畅、断水利落” 的功能性追求;壶把为 耳形弯把,贴合掌心弧度,握感舒适,且与壶流在视觉上形成对称,尽显制壶者对 “线与面” 关系的精妙把控。

尤为特别的是 口盖契合度:盖沿与口沿截面呈半圆状,合盖后形成 “天包地” 的饱满弧线,工艺难度颇大,却被顾景舟处理得严丝合缝 —— 轻推壶盖,纹丝不动;倾斜倒水,盖落不移,足见其早年已具备超凡的手工精度。

三、工艺:泥料、包浆与岁月的对话

此壶采用 紫泥 为胎,色泽深沉温润,历经岁月沉淀,外表包浆 “丰润如膏,熠熠生光”:泥料:细看壶身肌理,颗粒隐现却又细腻匀整,源于顾景舟对泥料的严苛甄选 —— 他坚持采用优质矿料,经手工练泥,确保泥质纯净、透气性佳。烧制上,火候把控精准,胎体烧结成熟,故能呈现 “肌理朗润” 的质感,即便历经数十载,仍散发着内敛的光泽。包浆:包浆非一蹴而就,是茶汤浸润、人手摩挲与时光氧化的共同结果。此壶包浆均匀自然,触手温糯,恰似老玉沁色,无声诉说着它曾陪伴主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 的岁月故事。

四、时代意义:早期创作的 “成长见证”

顾景舟的艺术生涯可分为多个阶段,“墨缘斋时期”(师从储铭阶段) 是他从 “匠” 向 “艺” 进阶的关键期:此时的作品,既继承了储铭一脉的 传统技法(如器型的规整度、工艺的精细度),又开始融入个人对 “文人气” 的追求(如款识的书法韵味、器型的含蓄美感)。这把壶便是最好的佐证:它没有后期作品的极致简练,却多了几分早年的 “稚拙与认真” —— 每一道线条、每一处落款,都像是顾景舟在紫砂世界里 “笔耕不辍” 的日记,记录着他从学徒到名家的蜕变起点。

在紫砂收藏领域,顾景舟早年作品因 存世量少、款识鲜明、工艺扎实,愈发显得珍贵。这把 “墨缘斋景堂制” 款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实用茶器,更是一部 “可触摸的紫砂成长史”:它见证了顾景舟的早年艺途,承载着民国时期紫砂工艺与文人审美的交融,更以其精湛的工艺、自然的包浆,诉说着岁月沉淀后的厚重价值。

当我们凝视它的一刻,仿佛能透过时光,看到年轻的顾景舟在书斋中,专注抟泥、篆刻的身影 —— 那是紫砂泰斗的起点,也是中国紫砂艺术传承的珍贵切片。如果喜欢可以留言探讨

联系我们
  • 手 机:400-155-0768
  • 电 话:400-155-0768
  • 邮箱:zgmspm@163.com
  •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小红书

抖音

企业微信

快手

微博

Copyright © 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05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