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仿清乾隆铜暖手炉
暖手炉主要用于冬日暖手,在过去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情况下,是人们冬日里常用的保暖工具 。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会在炉内放置燃烧的炭火或余烬,合上盖子后,通过炉体散发的热量来温暖双手,也可放在怀中、袖间取暖。
这只暖手炉呈八角形,配有提梁,方便手持或携带。整体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表面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如炉盖上的花卉纹,采用镂空雕刻工艺,不仅美观,还利于热量散发和烟雾排出;炉身的缠枝莲纹、如意云纹等,雕刻细腻,线条婉转流畅,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以铜为材质,经过特殊处理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富有质感。 底部有 “乾隆年制” 款识,这是仿照清代宫廷御制暖手炉的落款形式。不过,民国仿品的款识在字体的规整度、雕刻深度和神韵上,与乾隆时期的真品存在一定差异 。乾隆时期真品款识字体端庄规整,雕刻精细,而民国仿品可能相对粗糙,字体形态、布局不够严谨。 尽管是民国仿品,但其继承了清代乾隆时期暖手炉的艺术风格,精美的雕刻和造型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技艺水平,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尚以及对前代工艺品的追慕和模仿,是研究民国时期手工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