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娴书法作品
萧娴(1902-1997)是近现代书坛公认的“女中丈夫,以碑学为根基,融《石门铭》的跌宕气势、《爨龙颜碑》的雄浑风骨,开创出苍劲朴茂的“萧体”书风。其笔墨如“万岁枯藤”,力透纸背,打破性别桎梏,在男性主导的碑学领域,为女性艺术家树立起独特标杆。
这幅《播苏台》三字横幅,是萧娴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尽显其“以碑为骨、以帖为魂”的创作理念。“播”字左收右放,末笔竖画如悬针,力道千钧;“蘇”字草头与“鱼”“禾”结构紧密,笔画如篆隶般盘曲,尽显金石韵味;“台”字上半取金文“厶”形,下半“口”部夸张外扩,宛如摩崖石刻的雄浑气象,视觉冲击力强烈。宿墨运用精妙,浓处如漆,淡处见飞白,营造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张力。
作品书于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题跋中“紫气东来,气势磅礴”的注解,暗合“蘇台”(江苏)地区的文化复兴意象。作为江苏文史馆员,萧娴以笔墨寄寓对家乡发展的期许:“播”字暗含文化传扬之意,“蘇台”则象征江南文脉的觉醒,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缩影。
萧娴的书法超越性别标签,兼具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作为女性书家,她的碑学雄浑之作打破"女子不宜作大字"的偏见,风格独特稀缺;作品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符号,题跋中“对全面展开改革有着踏实及恭敬之意”的评述,赋予其历史文献价值。这幅《播蘇台》不仅是萧娴艺术成就的缩影,更是一部浓缩的时代记忆,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