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 中古贸盛官网 | 在线拍卖 | 拍卖平台 | 拍卖网站 | 拍卖交易
藏品分类
最新咨询
联系我们
手 机:400-155-0768
电 话:400-155-0768
邮箱:zgmspm@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古韵涵芳

清晚期炉钧釉四系壶
发表时间:2025-09-29 点击量:611

清晚期炉钧釉四系壶:百年窑变美学与实用工艺的传世珍赏

在清代晚期陶瓷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清晚期炉钧釉四系壶无疑是兼具工艺价值、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的代表性器物。炉钧釉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仿钧窑釉色的名贵品种,因需在“炉”中二次烧成而得名。釉面以深邃的蓝紫为底,晕染出青灰、月白等过渡色,如夜空星河的自然泼洒,每一处釉色的流淌、交融都独一无二,是人力难以复刻的“天工之作”。历经百年岁月,釉面依旧莹润如玉,上手抚之,细腻温润的触感仿佛能感知到清代窑工施釉时的匠心——胎釉结合的精密程度,尽显清晚期制釉工艺的成熟水准。

壶身对称分布的系耳,既是实用的“搬运构件”——便于绳索穿系、提携倾倒,又以圆润的造型成为釉色展示的“立体画框”,釉色在系耳的弧面形成独特的光影变化,让静态的器物有了动态的视觉趣味。

从唐代酒壶的雏形,到清代融入生活日用的成熟器型,这件四系壶的短流、鼓腹设计,适配于当时民间茶水、酒水的储存与倾倒需求,是“工艺服务生活”的鲜活案例。壶身之下的素胎底座,与炉钧釉的莹润形成“粗粝与精致”的材质对话,既凸显了釉色的华贵,又通过素胎的质朴平衡了视觉重心,是清代工匠“对比美学”的巧妙运用。

从胎土的选料、成型的技法,到炉钧釉的配方、二次烧成的窑温控制,每一处细节都映射着清晚期景德镇民窑(或御窑系)的工艺水准,是陶瓷史研究中“从宫廷到民间”工艺传播的实物佐证。壶的容量、流口的大小、系耳的间距,都暗含着清代晚期民间家庭的日用习惯——它或许曾在江南茶寮中沏泡过碧螺春,或许在北方酒肆里盛放过老白干,器物的使用痕迹都是清代市井生活的“时光印记”。

清晚期的陶瓷审美,既延续了康乾盛世的华丽余韵,又因社会变迁呈现出“实用化、质朴化”的倾向。这件四系壶的釉色华丽却不浮夸,结构实用却不粗陋,恰好是当时“雅俗共赏”审美风尚的体现。

炉钧釉工艺复杂,且主要用于宫廷与上层社会的赏玩,清晚期流传至民间且保存完好的炉钧釉执壶本就稀少,“四系”的特殊结构更使其成为“凤毛麟角”的存在。它承载着中国陶瓷“釉色美学”与“实用工艺”的双重传统,是向当代人传递古代工匠智慧、审美情趣的直接媒介。收藏它,不仅是收藏一件器物,更是收藏一段关于窑火、匠心与生活的历史记忆。

这件清晚期炉钧釉四系壶,以釉色之美打动眼目,以结构之巧折服心智,以历史之厚沉淀价值。它是窑火与匠心共舞的结晶,是实用与艺术交融的典范,更是清代陶瓷文化留给今人的一份可触、可感、可藏的珍贵遗产。无论是置于案头赏玩其窑变釉色的奇幻,还是深入研究其工艺历史的价值,它都能为藏家与观者带来跨越百年的艺术共鸣与文化震撼。

联系我们
  • 手 机:400-155-0768
  • 电 话:400-155-0768
  • 邮箱:zgmspm@163.com
  •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小红书

抖音

企业微信

快手

微博

Copyright © 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05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