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霁蓝釉荸荠瓶
作为清代乾隆朝官窑颜色釉瓷的典范之作,此件霁蓝釉荸荠瓶在陶瓷史与收藏界具有不可撼动的专业地位。釉色是其灵魂绝唱。采用皇家专属的霁蓝釉工艺,以进口钴料经高温一次烧成,釉面如深海宝石般浓艳纯净,光泽温润似玉,在光线下泛着幽邃的流光,所谓“霁蓝一色,釉压群芳”,正是对此器最精准的注解。
瓶口与圈足的“灯草边”白釉,与霁蓝主釉形成鲜明层次,尽显御窑匠人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其采用的霁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体系,以进口钴料为呈色剂,经1280℃以上高温一次烧成。釉层厚达1.5-2毫米,釉面匀净如凝脂,色阶从深蓝到幽紫过渡自然,显微镜下可见均匀分布的气泡群与细微“橘皮纹”,这是乾隆御窑霁蓝釉工艺成熟度的直接体现器型设计上,荸荠瓶脱胎于宋元瓷塑仿生传统,乾隆朝将其定型为“长颈鼓腹,圈足微撇”的经典制式,此件器物比例精准,颈腹衔接处线条弧度过渡自然,胎体修胎规整,足墙直立,尽显官窑“重器不重形,重形更重工”的制器理念。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类霁蓝釉荸荠瓶多用于养心殿东暖阁陈设,是乾隆帝“文房清供”体系中的核心器物之一。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结体方正,笔画匀净,布局居中,与北京故宫藏乾隆霁蓝釉标准器款识完全吻合,是官窑款识“官样化”生产的典型标本。品相上,全器釉面无棕眼、无缩釉,口沿“灯草边”白釉完整,圈足露胎处可见糯米胎特有的细腻质感与自然老化火石红,属传世品中难得的“全品”等级。在学术与市场领域,它既是研究清代颜色釉工艺从“模仿”到“创新”的关键实物资料,也是收藏市场“官窑单色釉”板块的硬通货。 
对于资深藏家与机构而言,此件器物是构建“清代御窑颜色釉收藏序列”的必备重器,更是陶瓷学术研究中可遇不可求的标准器。它的每一寸釉色,都镌刻着乾隆盛世的工艺密码;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中国陶瓷史的传承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