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背逆 90° 错版)
这枚河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背逆90°错版),是民国时期的铜质货币,在机制币收藏领域受到一定关注。
主要材质为铜,经过岁月沉淀,表面呈现出深棕色与浅褐色交织的包浆,部分区域还带有铜锈的绿色痕迹,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为圆形无孔,直径在同类铜元中属于常规尺寸,边道规整,厚度均匀。虽然图片清晰度有限,但仍能大致看出,正面中央铸有交叉的双旗图案,可能是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代表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元素,双旗周边或许环绕有相关文字,由于磨损和角度问题,文字内容不太清晰。
背面图案主要是嘉禾纹饰,环绕着币值“当二十”字样。
这枚铜元的特殊之处在于背逆90°错版,即铜元的正面与背面图案不在正常的对应位置,而是呈90°旋转错位。这种错版现象是由于在铸造过程中,模具发生意外转动等原因造成,在机制币中属于较为少见的情况。
由昭恒实评级,评级标签上明确标注“河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 (1912 - 1933)”“真品”以及“国宝三十珍”字样,并附有二维码和编号(250909055),“真品保证 如假赔叁仟元”的承诺体现了评级机构对其真伪的保障。
河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发行于1912 - 1933年间,是民国初期货币体系的一部分,见证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货币制度、经济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普通版别的河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存世量相对较多,但背逆错版币较为罕见,尤其是背逆90°这种明显的错版情况更为稀少。错版币因其特殊性和偶然性,在收藏市场上往往受到部分藏家的追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其具体价值会受到品相(如磨损程度、包浆状态等)、存世数量以及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机制币收藏爱好者和错版币专题收藏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收藏意义和一定的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