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宝直径23.5mm,重3.8g,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泉”,嘉庆通宝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黄铜,币面金光闪耀,字体相比前清时期更加规整,尤其是“庆”字的异体设计独具特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宝泉局是当时主要的铸钱机构之一,负责大量铸造和发行“嘉庆通宝”。嘉庆通宝的铸造始于嘉庆元年(1796年),当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和维护市场稳定,继续沿用了前朝的铜钱制度,大量铸造并发行了这种钱币。
嘉庆通宝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嘉庆时期的社会发展和货币流通情况,反映了当时的货币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版别的嘉庆通宝价格差异较大,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宝泉局在嘉庆通宝铸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宝泉局是当时的主要铸钱机构之一,负责大量铸造和发行嘉庆通宝,确保了货币的供应和市场稳定。宝泉局的铸造技术和质量在当时也备受赞誉,其铸造的钱币工整美观,体现了高超的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