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 中古贸盛官网 | 在线拍卖 | 拍卖平台 | 拍卖网站 | 拍卖交易
藏品分类
最新咨询
联系我们
手 机:400-155-0768;400-669-6962
电 话:400-155-0768;400-669-6962
邮箱:zgmspm@163.com
地 址:北京总公司 南京征集处 香港办事处

德古聚珍

民国三年甘肃版袁大头
发表时间:2025-03-15 点击量:129

民国三年甘肃版袁大头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袁大头”银元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银元因正面镌刻袁世凯侧面头像而得名,自1914年发行后流通全国,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而在众多版本的袁大头中,“甘肃版”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稀有的存世量,成为收藏界备受追捧的珍品。其中,“甘肃有字版”和“甘肃无字版”这对“双胞胎”银元,更是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了解甘肃版袁大头的独特之处,首先要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1926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进入甘肃,为稳定西北经济,决定在当地铸造银元。当时的兰州造币厂设备简陋,工匠们只能以中央版袁大头为模板,手工雕刻模具。正是这种“土法造币”的方式,让甘肃版袁大头从诞生之初就带着粗犷的西北气息。有趣的是,甘肃版并非官方统一铸造,而是在1927年至1928年间断续生产,这也为后来的“有字”与“无字”之分埋下伏笔。所谓“甘肃有字版”,最醒目的特征就是银元正面袁世凯头像下方赫然镌刻着“甘肃”二字。


这两个字犹如一枚隐秘的勋章,静静诉说着它的出身。仔细观察会发现,“甘肃”二字的字体与其他文字风格迥异——笔画方正有力,像是工匠刻意留下的地域印记。这种版本存世极少,目前公认的真品不超过十枚,在拍卖会上曾创下百万级成交纪录。

关于它的来历,最主流的说法是:当时冯玉祥为筹措军费,特命铸造少量带有地名的银元,专供军队高层使用,因此数量极其稀少。这两兄弟最耐人寻味的区别,在于它们承载的不同使命。有学者研究发现,有字版可能承担着“纪念币”的功能。1928年兰州造币厂曾短暂停工,复工后为纪念新厂落成,可能在极少数银元上添加“甘肃”字样。而无字版则是日常流通的主力军,虽然工艺稍显粗糙,但成色十足,在西北地区广为流通。当年西北商队沿着丝绸之路贸易时,商人们更青睐甘肃版银元,因为其含银量稳定,在偏远地区比纸币更受信任。

对于收藏者来说,辨别真假甘肃版犹如破解百年谜题。真正的甘肃版银元,边缘齿纹通常不够规整,这是老式冲压设备留下的“指纹”。
用放大镜观察,“甘肃”二字的边缘常有细微的金属流动痕迹,这是手工雕刻模具的特征。而无字版的嘉禾图案中,左下角穗粒往往比其他版本多出两粒,这个细节成为重要的鉴定依据。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进步,藏家们还发现甘肃版银元的金属成分含有微量西北特有矿产,这为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收藏市场上,这两兄弟的身价可谓天差地别。2021年北京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好的甘肃有字版以268万元成交,创下袁大头拍卖纪录。而无字版普通品相的市场价在3万至8万元之间,若是“粗字版”则可达到20万元以上。这种悬殊的价差,恰恰印证了钱币收藏的黄金法则:稀缺性和历史价值决定一切。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甘肃版袁大头不仅是货币,更是西北近代史的活化石。那些深浅不一的铸痕,记录着战火纷飞年代里的经济挣扎;隐约可见的“甘肃”二字,凝固着地方造币的独特尝试。当我们在放大镜下端详这些银元时,仿佛能听见近一个世纪前陇原大地上叮当作响的铸币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粗粝与坚韧。

联系我们
  • 手 机:400-155-0768;400-669-6962
  • 电 话:400-155-0768;400-669-6962
  • 邮箱:zgmspm@163.com
  • 地 址:北京总公司 南京征集处 香港办事处

小红书

抖音

企业微信

快手

微博

Copyright © 中古贸盛拍卖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41505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