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谷风《呦呦鹿鸣》
石谷风曾任北平古物陈列研究馆研究员、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安徽站副站长(兼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山水、花鸟、走兽画,作品有《霜晨月》《雨中岚山》《黄山松石》。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198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两次个人画展,1995年于安徽合肥举办个人画展。发表美术史论文160篇,出版有《古风堂艺谈》《石谷风动物画辑》《石谷风画集》《石谷风的动物画》等画册及《徽州墨模雕刻艺术》《谷风堂艺谈》等。
三十年代北平古物陈列所,在武英殿后宫创办了国画研究会,由钱桐所长兼任馆务,招收北平各美术院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前来继续深造。研究会利用清宫的古画藏品作为临摹研究资料,聘请黄宾虹、张大千、于非闇、邱石冥等当代名家任导师,学员一律称研究员,免费入学,训练国画专业人才,颇见成效。石谷风老师在黄宾虹门下口述跟随黄宾虹的几年中,却很为同学看不起,因为那时有“穷山水、富花鸟、饿不死的人物画”之说。我向黄先生学鉴定,先生画的是山水,在时人看来,这“穷山水”还有什么前途?拜在黄先生的门下,那不是自讨苦吃吗?当时的情势也确实如此,但我以为黄先生自有他的高明之处。
因经常登门求教,便渐知先生很有生活规律:每天天亮起床练功和活动,一日三餐多是蔬菜米饭,白天作画,晚间编写印谱杂著。家里常客多半是琉璃厂书画店的人,他们经常送字画、古籍、印章等请先生鉴定,我也趁机留心学习。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40年我前往济南时,人们都管我叫黄先生的小书僮。到了济南后,虽然也还经常到北京向先生请教,但小书僮的历史已经结束,只剩下了“黄门弟子”、“先生门徒”了。
可见黄宾虹淡泊明志,早年就是如此,且真正一以贯之直到暮年;而他遗愿将万余己作和收藏物品全部捐献国家,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深得黄宾虹老师的认可,
石谷风画作的繁密与倪瓒的疏简殊途同归,同归于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写意”,又不游离于物象的‘理’。‘繁’仅是他追求主客同一、物我相融的一种表现方式。
谷老师的山水作品交织着对传统技法的延续和时代新风下的创变,他以董、巨为宗,构图则多取崇山峻岭,高山大川,但不像宋人那样把空间的深度表现作为结构画面的重点,也不再忠实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表现,而是以“写意”的手法表现物象,将写景、写境和写趣的审美追求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