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廿五年(宋哲元)平字、津字版铜元
民国廿五年(宋哲元)平字、津字版铜元,作为民国时期货币文化的杰出代表,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见证特殊历史时期:1936 年处于日本侵华加剧、华北局势紧张的关键时期,宋哲元领导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复杂局势下为适应经济需求与彰显政治立场而铸造了平字、津字版铜元。这些铜元是那段动荡历史的直接见证,对于研究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华北地区的特殊局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反映地方政权特色:当时冀察政务委员会虽名义上归中央直辖,但实则有高度自治权。平字、津字版铜元的设计与铸造,体现了该地方政权在货币发行上的自主性,是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政权货币制度和政治态势的重要实物资料。
设计精美独特:两枚铜元正面珠圈内为 “平” “津”字,上书 “中华民国廿五年制”,背面为稻穗组成的嘉禾图案交叉系结,中间为 “贰拾枚” 字样,下书年份 “1936”。两枚铜元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又富有地方特色,嘉禾图案寓意丰收与和平,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工艺精湛优良:均采用红铜铸造,质地优良,铸造工艺精湛,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文字规范,展现了当时较高的造币技术水平。保存至今的铜元,多呈现出古朴而温润的色泽,极具观赏价值。
存世数量稀少:由于历史原因,如战争、回收销毁等,平字、津字版铜元的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品相完好者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稀缺性使得它们在收藏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众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