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票一组(40张)
中国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从1955年到1993年期间,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它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应运而生。此后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生活,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1992年4月国务院宣布提高粮食定购和销售价格,取消粮食凭票供应,全国各省市差不多在1992年4 - 5月放开粮价,使用约40年的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其中的粮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珍贵见证。它们记录了那个物资相对匮乏但人们充满奋斗热情的年代,每一张粮票都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那段特殊的历史时光,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过去的生活百态。像全国通用粮票和各地方粮票,不仅反映了当时粮食分配和管理的制度,还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特色与风貌。而那些带有特殊时代印记的语录粮票,更是成为了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从收藏角度而言,这些藏品种类丰富,基本包含了各个时期的粮票,品相保存良好。粮票的设计风格多样,票面图案精美,有的印有壮丽的山河风光,有的展现了工农业生产的场景,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并且,部分粮票存世量稀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稀缺性会更加凸显,收藏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整体而言,这是一套兼具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珍贵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