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丰重宝当十
这枚“咸丰重宝当十” 铸造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 - 1861年) 。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加之鸦片战争后赔款等导致财政危机,为解决军费开支和财政困难,清廷大量铸造大钱,“咸丰重宝当十”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正面镌刻着“咸丰重宝” 四个大字,字体端庄规整,笔画粗细适中,布局协调,彰显出清代铸币在文字书写上的严谨规范。文字的起笔和收笔处线条清晰,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模工艺。
左右两侧为满文,代表铸造钱局,这枚钱币上的满文经辨识为“宝源” ,表明是由宝源局铸造。宝源局是清代户部所属的铸钱局。上下则铸有 “当十” 二字,明确了该钱币的面值,即相当于十文制钱 。
主要材质为黄铜,呈现出金黄与暗黄交织的色泽,表面形成了自然的包浆,包浆色泽温润,局部有一些绿锈,是长时间氧化和环境侵蚀的结果,增添了岁月的痕迹,也从侧面反映出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流通或保存。
采用翻砂铸造工艺。整体铸造较为规整,钱体轮廓清晰,文字和纹饰的边缘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磨损,但仍能看出其原本的形态。穿孔方正,周边没有明显的毛刺,体现了当时官方铸币在工艺上的成熟度。
这枚“咸丰重宝当十”是研究清朝咸丰年间政治、经济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当时清政府在财政困境下的货币改革举措,对于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变迁以及货币制度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咸丰重宝因版别丰富、铸造工艺和历史背景特殊而受到藏家关注。品相良好、文字清晰的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枚钱币尽管有一些磨损,但整体文字辨识度高,包浆自然,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了解咸丰钱币的一个不错的实物样本 。同时,随着古钱币收藏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加,其价值也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