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张全国通用粮票
图中的藏品是 1966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面值为伍市斤。在计划经济时代,粮票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用于定量分配粮食,对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
整体呈淡紫色调。最上方印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 全国通用粮票” 字样,字体规整,体现出庄重感。中间显著位置标明 “伍市斤” 的面值,下方标注年份 “1966” 。票面主图案描绘了一处桥梁和电力设施,反映了当时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工业风貌和建设成就。图案线条简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印有使用说明,明确了粮票的使用范围和相关规定,如 “凭本票在全国范围内可购买粮食制成品及各种粮食” 等条款, 文字内容清晰,旨在规范粮票的使用,维护粮食分配的秩序。此外,还盖有红色的印章,增强了粮票的权威性和防伪性。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由于粮食等物资相对匮乏,为了保证供需平衡,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票应运而生。全国通用粮票相比地方粮票,通用性更强,持有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购买粮食及相关制品,方便了流动人口的粮食供应,对于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6 年版全国通用粮票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物资供应状况下发行的,见证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生活状态。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见证物,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民生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经济史、社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